有許多避險基金是這樣在運作的:它們會先預測經濟前景、利率、通膨等等,然後再選出會受惠與受害的投資標的,接著決定要如何分配資金在每筆投資或交易上,最後它們還要看準時機……

也就是說你必須做對決定很多次,以經濟前景預測來說,要看對談何容易,我們都知道準確率有多低,有多少人在去年就說2014年會升息? 升了沒? 你可能總經看對了,但選錯了股票,幾年前有些人看對黃金價格上漲,但所挑的一堆黃金相關類股卻下跌(因為製造成本上升),另一方面,這類的「投資人」都喜歡運用stop loss這種不合邏輯的方式來避險,因此他們可能總經與個股都看對了,但卻因為部位短暫下跌超過一個比例而必須虧損賣出…,此外即使有獲利他們還必須時時擔心何時該出場。這類以總經為基礎的投資方式,必須兼顧太多層面且都要做對決定,而且不能只有一年正確,要年年正確,看起來真不可思議…

這就是為何像Buffett這類型的投資人選擇忽視總體經濟,而是專注在他們認為可找到答案的二個問題上:1、這是不是一門好生意? 2、價格是否合理? 他們不把風險定義為價格波動,所以不會擔心因市場先生不理性所造成的短暫市值減損,他們只在意價值是否會出現永久性的破壞,例如公司破產。如果有人不想面對價格短暫下跌的"風險",那他根本不該投資股票,因為即使再健全、堅如磐石的公司也可能因為市場的愚蠢下跌5成。反而,試著避開永久性價值破壞會簡單的多,如果你問某人某個股明年會不會跌3成或漲3成,筆者想即使是Buffett也說不準,但是如果你是問某間公司10年後是否仍存在,而且會比現在做更多的生意,那就簡單多了(但不代表容易)。

根據行情、指數、大盤、經濟等預測來做決策的人,似乎有無止境的問題要問,如果X升高(X={利率, 通膨…})是否會傷害經濟,IF TRUE, THEN...(A)...(B)...(C)...,ELSEIF XXX THEN (D)...(E)...(F)...,ELSEIF YYY THEN (G)...(H)...(I)...,ELSEIF ZZZ THEN (J)...(K)...(L)...,這些問題解決後接著要問WHEN XXX BUY ABC, WHEN YYY SHORT DEF,然後可能又是一堆IF要判斷…你累了嗎?

以Buffett的方式,我們不用去管這些shxt,只要我們所持有的公司管理能力夠好,有持久的競爭優勢,他們會根據大環境來調整,就以筆者投資的9xxx(Yu),一般來看利率上升對公司借貸成本不利,但難道公司自己不知道嗎?他們不會想辦法因應嗎? 他們沒經歷過利率變化嗎? 我們唯一不知道的是股市要如何走,如果股市低迷,好公司說不定還會逢低併購其他公司…景氣好時好公司生意興隆;景氣差時好公司的成本管理能力就會顯現出來,還能伺機搶佔市場…所以不論如何,好公司會找到出路。


arrow
arrow

    F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